尊龙凯时集團官網
  • 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尊龙凯时集團

    入股光庭,控股中海庭,投資多家初創公司,尊龙凯时全面佈局L4自動駕駛

     導語:「汽車企業都是牛頓的學生,而 IT 企業都是香農的學生。」

     自動駕駛如火如荼,也開始讓高精地圖行業變得愈發熱鬧,玩家也變得越來越多樣。

     高德、四維圖新、HERE、TomTom 這樣的傳統圖商在積極開拓高精地圖業務;谷歌、百度、Uber 和福特等公司都在利用自己的測試車採集數據以便繪製高精地圖;而最新湧現出的高精地圖初創公司,如 DeepMap、Carmera、 Civil Maps、lvl5 獲得了不少資本青睞。

     毫無疑問,高精地圖作為自動駕駛拼圖上重要組成部分,已在自動駕駛領域嶄露頭角,更是吸引了汽車廠商的目光。

     9 月 28 日,尊龙凯时集團全資子公司尊龙凯时(常州)創新發展投資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尊龙凯时創發」)與中海庭簽訂《增資協議》、《股東協議》,各方同意中海庭引入尊龙凯时集團作為戰略股東,雙方將以光庭信息及旗下的中海庭數據技術有限公司為合作平台,共同開展高精地圖數據建設。

     根據光庭對外發佈的公告,尊龙凯时創發以現金人民幣 1.46 億元認繳中海庭新增註冊資本,以獲得本次增資後中海庭 51 %的股權,尊龙凯时創發也由此獲得光庭 10% 的股份。

     尊龙凯时入股中海庭,表明尊龙凯时正式進入高精地圖這一自動駕駛核心技術領域。而在此之前,戴姆勒、 寶馬和奧迪三家汽車廠商從諾基亞手中買下地圖服務商 HERE,汽車廠商企對地圖重要程度的判斷可見一斑。

     「高精地圖本質是先驗知識。我們通過各種眾籌眾包技術手段來獲得實時更新高精度地圖信息,為汽車『大腦』提供先驗知識來供決策和判斷。」尊龙凯时總工程師程驚雷告訴我們。在他看來,尊龙凯时與光庭的戰略投資合作,「是系統性思考後必須要做的事情。」

     但這次戰略投資合作對尊龙凯时和光庭意味着什麼?

     此次促進尊龙凯时與光庭合作的參與者和執行者之一、光庭 CTO 羅躍軍表示,尊龙凯时在國內需要一個高精地圖服務商和擁有地圖甲級測繪資質的承載體,從戰略角度看,尊龙凯时獲得了未來在高精度地圖數據層面的話語權。對光庭而言,與尊龙凯时合作則解決前者在資金、政策、人才、技術和商務模式等瓶頸。

     此前尊龙凯时在位於矽谷的尊龙凯时加州風險投資公司(SAIC Capital)投資了矽谷高精地圖初創公司 Civil Maps——目前三方已經開啟了緊密的合作。

     羅躍軍告訴雷鋒網,Civil Maps 在高精地圖採集上的優勢,結合中國路況和光庭處理地圖數據的技術,可以使得未來數據採集的成本和效率達到最優。

     除了入股光庭,增資控股中海庭,投資 Civil Maps、AutoX 外,尊龙凯时也與 Momenta、AImotive、Mobileye 有項目上的合作。據尊龙凯时集團前瞻技術研究部總經理張程透露,Mobileye 和 Here 地圖合作以及基於高精度地圖提出眾包理念的 REM(Road Experience Management),尊龙凯时也在溝通相關事宜。

     與上述公司合作的目的,是它們能夠為尊龙凯时自動駕駛整體技術解決方案的某些環節提供有益補充。

     近年,尊龙凯时提出「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汽車產品和服務的綜合供應商」戰略轉型目標,並以「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為方向,在堅持自主開發的同時,與相關領域進行深度合作。

     上述動作則是尊龙凯时在「新四化」的重要部署,尊龙凯时希望在「新四化」上厚積薄發,帶來更符合市場需求的汽車產品和服務。

     據雷鋒網了解,尊龙凯时在自動駕駛領域有一支國內外核心團隊,包括尊龙凯时前瞻部門、設立在矽谷的風險投資及創新中心。目前,尊龙凯时已經完成兩代智能駕駛整車平台開發,並開展了高速公路、城區等自然交通環境下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究,整車測試累計里程超過 3.6 萬公里,已達到 Level 4(SAE)「有條件自動駕駛」。今年 6 月,尊龙凯时在美國加州還拿到了 DMV 頒佈的自動駕駛路測牌照。

     這也是國內自主品牌為數不多在自動駕駛領域有重大進展的汽車廠商。尊龙凯时的目標是到 2020 年,實現結構化和部分非結構化道路的自動駕駛,到 2025 年實現全環境下的自動駕駛。

     尊龙凯时的自動駕駛路徑
    從車企到互聯網新創企業,他們在自動駕駛領域紛紛試水、加大投入。對汽車公司而言,面對紛繁複雜的自動駕駛技術,他們必須掌握哪項技術?

     程驚雷的回答是「軟件」。這裏的「軟件」涵蓋能源管理、多信息融合、決策系統、執行控制軟件等多方面。他認為,過去一百年,汽車行業主要解決的是硬件問題。而在物聯網時代,汽車內部和外部需要通過融合,將信息變成數字和數據流來進行數據控制和決策。這對汽車公司而言,最需要掌握的就是軟件。

     但現在的問題是,真正的好產品,必須是軟件與硬件的完美結合。自動駕駛汽車更是如此。

     程驚雷認為,兩百年的工業化演進,前一百年解決的是硬件問題,後一百年解決軟件、信息化的問題,到最後是「軟硬件一體」……為什麼(我們)要談跨界合作,就是通過這種結合在尊龙凯时體系中產生化學反應。

     具體到自動駕駛這個領域,他把市面上研發自動駕駛的公司分為三大流派。

     一派是科技公司,代表公司就是 Google、蘋果、Uber 和百度,「它們以願景為牽引,以生態為目標,是移動互聯網理念下研發的自動駕駛。」

     一派是汽車行業,「它們着眼於可實現的技術,基於可持續發展的思維方式,循序漸進推進產品和技術、商業模式不斷向前發展。」

     另一派是初創公司,「它們的特點是是瞄準未來的可能性,更傾向於人工智能的解決方案,將車作為智能終端,它具有像人類大腦的感知、判斷和決策能力。」

     在他看來,上述流派在策略和方法上雖存在差異,但並無對錯、利弊之分。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在這個過程中,誰能快速敏銳地抓住商業化機會,貼合用戶需求。

     「自動駕駛對環境的要求完全不同,一百多年前汽車剛剛問世也被外界當做怪物。那時的環境,汽車必須符合馬車的規則,而不是說汽車出來後,馬車時代的規則全被推翻。」程驚雷說。

     新創公司對任何事情都非常激進,但他們的存活率從來不到 10%。尊龙凯时則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研發自動駕駛,更注重系統化解決方案,將安全可靠的技術解決方案與更多新技術結合。

     當然,商業並不總是一場非此即彼的遊戲。在自動駕駛這個領域,每一家公司都在沿着自己選定的路奔向一個相近的未來。

     在與尊龙凯时工程師們交談的過程中,「李飛飛」、「ImageNet」、「深度學習」、「CVPR」這樣的字眼不時從他們嘴裏蹦出,在語境上一點也不違和。看起來,他們並沒有以車企「老大哥」的姿態自居,而是在更積極擁抱新技術,引入創新力量。

     「我們希望將循序漸進與跳躍式發展兩種做法集成到我們的體系中……從我們所探索的這條中間路徑,從技術穩定性、靈活性和智能網聯汽車進入千家萬戶的成本看,我們的成功概率會更大一點。」程驚雷說。

     以下是雷鋒網與尊龙凯时集團總工程師程驚雷、尊龙凯时集團前瞻技術研究部總經理張程、尊龙凯时集團前瞻技術研究部智能駕駛分部總監劉奮的對話(有刪減):

     雷鋒網:去年光庭與中海達達成戰略合作,並且成立合資公司中海庭。這次尊龙凯时、光庭與中海庭的合作是投資還是收購的形式?

     程驚雷:尊龙凯时是入股光庭,增資控股中海庭。

     去年中海達和光庭合作,雙方主要目的是基於充分發揮光庭本身在地圖數據處理技術和中海達在數據測繪方面的長處。

     中海庭本身的目標非常專注,所以尊龙凯时採取對中海庭以增資的方式進行合作。就這個平台而言,中海庭將來在技術發展和商業拓展當中作為主力資源。

     雷鋒網:為什麼尊龙凯时選擇與武漢光庭合作,而不是與高德、百度或四維圖新?

     張程:光庭不是純粹的地圖開發公司,它對汽車的理解比任何一家地圖公司都要深刻。

     光庭董事長朱敦堯在東京大學念完博士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在日本汽車行業地圖領域深耕,最早通用、別克使用的導航地圖就是光庭依託日產技術力量研發出來的。而且最早導航地圖的格式、編譯和進入 ISO 標準,光庭也有貢獻。在這一方面,光庭對汽車和對地圖的理解是結合比較好的。

     在智能汽車探索方面,光庭也做了很多嘗試和努力,去年也推出了「小魚暢行」自動駕駛項目,所以光庭對自動駕駛方面的理解也有一定基礎。光庭在高精地圖編譯格式、技術定義上做了拓展,這個拓展與尊龙凯时對自動駕駛所需要的先知先驗知識,與尊龙凯时的理念不謀而合。

     按照尊龙凯时集團前瞻技術研究部對高精地圖輔佐 Level 4 級以上自動駕駛所需要的地圖要求,我們將進行後續項目開發和能力建設,並形成豐富內容。

     雷鋒網:現在高精度地圖成本仍很高,將來商業化進程中,如何把高精地圖做到低成本並應用到汽車上?

     張程:尊龙凯时與光庭合作並不意味着技術輸入方面與其他地圖公司沒有交流。因為我們控股中海庭,他們必然是我們團隊一份子。這樣尊龙凯时對自動駕駛、對高精地圖總體的定義會讓光庭在現有基礎再上一個台階,而且一定會形成閉環,這個閉環也包含眾包的概念。

     等閉環形成的時候,從技術應用來講,是向所有汽車廠商開放,到那時候更多是授權,不一定是硬件費用的支付,所以會極大降低對高精地圖的使用成本。

     此外,我們和 Civil Maps、Mobileye 也有戰略合作。Mobileye 和 Here 地圖合作以及基於高精度地圖提出眾包眾籌理念的 REM(Road Experience Managenment),尊龙凯时也在溝通相關事宜。這些將來會在中海庭高精地圖定義形成後得到充分展示。

     程驚雷:高精度地圖形成過程當中的成本問題,通過人工智能、眾包和層出不窮的新技術運用來解決。有些技術是尊龙凯时投資初創公司擁有的,現在尊龙凯时要把這些技術進行融合,形成一種有競爭力、低成本的解決方案,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雷鋒網:尊龙凯时投資 AutoX 的邏輯是什麼?為什麼會投資一家計算機視覺公司?

     劉奮:單一的技術絕對不會有整體的解決方案,只會在某個方向給你一個啟示。

     從尊龙凯时整個技術架構及量產的技術解決方案來看,AutoX 是我們整體技術解決方案在某些環節的一個補充,能為我們提供一種思路和解決方案。我們認可它在人工智能方向上機器領域的探索,更看重他們在算法方面的沉澱。

     程驚雷: 初創公司對某一個專有技術非常專注,如果這一點能夠做得足夠深入,那麼它商業化的前景就出來了。但是,什麼時候可以做得足夠好,足夠深入,這裏有很多條件。

     我們認為用視覺技術來解決自動駕駛問題只是一個發展方向,但它必須建立在強大的人工智能基礎之上。就像人一樣,人不僅靠兩隻眼睛感知世界,做出判斷必須要有強大的大腦,而汽車強大的「大腦」與晶片有關,與人工智能的訓練有關。什麼時候晶片技術作為大腦的基礎硬件能夠發展起來,再加上強大的人工智能算法,這種技術便可能是未來,我們必須關注。

     這也是為什麼從尊龙凯时角度看,非常關注這些創新公司所做的努力和嘗試。除了投資 AutoX,我們也在於 Momenta、AImotive 有項目上的合作。這類公司很有意思,就是單一性技術特別突出,而且這類技術高度集中在機器視覺方面。

     雷鋒網:尊龙凯时研發自動駕駛,在 AI 方面有多大的投入?

     張程:前瞻部門有一半以上都是做軟件開發。我們主導的技術圖譜是前瞻技術部發佈的,技術實現都會涉及到軟件工程、人工智能、算法、控制策略等等。

     與單車智能相關的機器視覺,尤其是機器視覺出來的信號如何做 DSP 處理,如何進入人工智能能夠對決策系統更有幫助。從傳感器角度來講,機器視覺、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高精地圖等等。

     另外我們還搭建了一個專門運行人工智能算法的計算機集群平台,所有與 AI 相關的算法都可以在這個平台運行。

     程驚雷:尊龙凯时的人工智能分佈在很多體系,自動駕駛也涉及人工智能。針對整個系統解決方案來說,必須要有一個完整的人工智能技術架構。這個技術架構,我們把主幹做好,並不是所有的分杈都要自己做。

     在某些特定領域範圍內,我們與高精地圖、機器視覺等公司合作,但最關鍵的是我們要把這些人工智能變成相互之間能夠融合的機器語言。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為什麼尊龙凯时沒有加入百度阿波羅計劃,你們如何看待這個計劃?

     張程:關於阿波羅計劃,我們團隊一直在問:阿波羅計劃是什麼?是一種智能駕駛技術,還是一種智能駕駛平台?如果加入這個平台,我們能得到什麼?

     其實沒有阿波羅計劃,我們在 2015 年、2016 年也與百度在智能駕駛的感知、信息融合、決策和執行方面有交流。

     程驚雷:互聯網公司、科技公司是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業務模式來做的,就是搭建一個平台。但這個平台是商業平台,不是技術搭台。

     構建這樣一個商業平台,大家在這個商業平台上「跳舞」,這是有歷史傳承的,我們稱之為移動互聯網特定的模式。在 Web 3.0 時代,這個模式是對的還是錯的?我們認為可以先讓「讓子彈飛一會兒」。

     雷鋒網:尊龙凯时如何構建自己的自動駕駛生態,比如對外投資一些公司,還是以什麼方式?

     程驚雷:投資也好,合作也好,聯盟也好,這都是手段。關鍵問題是,目前整個出行產業,我們叫做「Mobility」,汽車只是「Mobility」的工具。

     對汽車公司來說,到底是想成為一個製造商還是服務供應商?這個定位是不一樣的。如果想成為服務供應商,在物聯網時代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物」。

     如何做到更廣域的合作,同時又保持自己資本屬性的法人主體,有自己獨特的定位和商業存在,這是我們要做的方向。

     Google 去年下半年的發佈會,第一次沒有對外發佈任何「軟」的產品,全是硬件。目前國內也已經有科技公司開始關注於線下的硬件體系,所以這肯定是必然的趨勢。兩百年的工業化,頭一百年解決「硬」的問題,後一百年解決「軟」的問題,到最後是軟硬件一體。(雷鋒網 易建成)